走出圈外進入人群,跨界思維成就策展理念 

「木 • 生」的展出策畫,囊括了跨世代、跨領域的對話,從父子之間到師徒,更藉由室內及建築設計等領域的新生代設計師,透過榫卯的體驗與學習,轉生為新的啟發能量,在未 來的創作領域中,使傳統的技術工藝,以不同的姿態於未來大鳴大放。在這樣的企劃背後, 有一份策展人在行銷上為文化尋找跨界引起共鳴的思考與堅持。 

陳悠溱依稀記得前年她去臺南,為了討論策展概念爭執到十二點。

具備臺灣家具產業悠久歷史的品牌永興集團,在木藝教育與推廣上不遺餘力,今年走入一甲子時光。一間企業漫漫的歲月,能走入六十年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,在充滿紀念意義的時間數字上,她不想只做回顧性的東西,不願侷限於一甲子的光陰中,若偏重於時間的紀念意義作回顧,就像是在做本就熟悉這領域的事情,品牌與策劃無法走出原本的品牌或產業圈外,吸引更多群眾的關注與共鳴。 

「對於你走出去和前進沒有幫助的話,我覺得我就不要做了。」秉持這道堅持,遂催生 出一系列的展出,她期盼能讓原先不理解木作、不了解木工藝的人,透過活動傳播出去,以生生不息的意涵「木生」做為命名,也寓意著新生、重生,不被時間侷限,這樣的概念能夠迴旋而返,今年可以用,明年也可以繼續用下去。 

「工藝當然很重要,但你眞的跨界了嗎?」 

思考該如何跨界,走出現況的行銷步伐,是陳悠溱反覆在思考的事情。在「創行六十年」的規劃中,包含了四個板塊:跨界、傳藝、圓融、共享,圓融必須在設計上面有些突破方能成就,因為圓融是能夠與生活不同的界面、層面眞的達到和諧才有辦法做到的狀態。與人的生活產生關係,家具陪伴了人,甚至直至後代都願意繼續使用這樣的設計、物件與家具,才是一種圓融。 

木生的展出過程,有許多人拍了「木生」照片,陳悠溱分享,不去強調品牌而以概念,引起人的關注和共鳴,使木生的理念產生效應,走入人群達到跨界。許多大陸人說:「我也想拍木生照。」大家紛紛仿效,湖南衛視的主播也拿了一張木生的紙,拍了照。有人問他能不能自己畫,她說:「你畫呀。」便有人提起筆寫了木生,自己拍照。 

不直接宣揚品牌故事,讓人感覺並不那麼商業,同時透過這樣的「遇見」,和許多人相遇,遇見人,遇見木,因為木生我與你相遇,因為拍了張照片,成為我們彼此的互相遇見。 可能原先大家都不認識,卻因為「木生」,成功地跨出去了,完成跨界,是她在文化行銷策略思考上,特別著重的重要起始。 

理解與傳遞,從打破疆域開始 

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上依然有諸多不同的思維,有時候並非畫了圖就一定能做,但因為不夠理解,所以東西製作出來的實用性質成分沒有非常高。現代設計師與木藝之間產生這樣的問題,常認為這樣家具在空間中我用不進來,因為空間上沒有辦法做到,要能夠使傳統家具打破這個狀態,需要新的了解,相形比較便是新與舊的概念。 

新舊概念上,如張顥瀚想與父親共同完成一件設計,在陳悠溱初提跨界合作的想法時,在溝通上她對張顥瀚說:「好,可是你們設計師有時設計的東西,在我們工藝的概念去看, 有時候很天馬行空,是不可行的。」張顥瀚決定先出圖,後續進行調整和交流,工藝與設計 的觀點本身有差異性的存在,她認為一定會需要再調整,但不願在還為嘗試與進行對話前, 就先否決一切。

張顥瀚透過山與日傳遞對父親的愛,作品深寓故事性與情感,讓陳悠溱相當感動;然而設計中又該如何加入傳統木藝或榫卯,又是接下來需要再去完成的,長長的一哩路了。 

因為與過去師傅所受的敎育時代不同,現代的年輕設計師可能眞的不懂木工藝,這樣的契機和差異,讓她也期盼能透過新生代設計師想學習榫卯的體驗,去拓展出未來的可能性。 木生一甲子時,願意讓更多人關注木工藝與文化、願意瞭解木頭的世界,第一步便已經跨步出去了。

陳悠溱希望透過木生,讓大家了解藝術和工藝的差異,也像是播下一顆種子,讓這 樣的跨界隨時間緩緩在大家心中萌芽,產生理解,直到後來新生漸始,工藝的價値與美好更為茁壯。 


《 木生—一流匠人教你從零開始學木作 ╳匠人與他們的原木生活》
作者:青風編輯部
售價:450元
發售日期:2020/01/20 
網路書店首賣即贈「與木共生」、「木以載生」兩款嵌銀絲黑檀木書籤(價值NT$250元)

 

 

本文由樂木文化提供

延伸閱讀

熱門文章

追蹤我們

BACK